(通讯员 叶兆英)李秀萍,女,汉族,出生于1970年7月,1992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工程造价专业,工程师,现为独工区预算科室负责人。
李秀萍在预算专业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是专业技术上的能手,看似白净柔弱的她,工作起来却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作为一名多年的老预算员和科室负责人,面对无数的标书,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中标与飞标对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十多年来,她即要一个人照顾年幼的女儿,更要把工程预算工作做好、做准、做到位。她一直在默默无闻中努力着、奉献着,以实际行动在描述着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连续多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工区“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俗话说:“会干的不如会算的”,工程项目干得再多不会算、拿不回结算的成果,再忙再累也是大家白辛苦一场。为了能算好算回更多的工程量,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无论工程大小,都抱着认真算好图纸中每一处的工程量,想尽一切办法从甲方多算一些利润回来,连续多年为工区的预算工作把关,用心血和智慧为工区的投标、结算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施工单位工程投标次数多,业务量大,加班加点对预算部门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每次投标前,她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招标文件和图纸,不放过招标文件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多方寻价问价,总是提前做好手中经济标书,不放过每一个中标的机会,带领预算人员一直处在投标、接活、结算中,标书就是命令,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从来没有休息天,经常连续24小时作战,默默无闻地加班加点做好投标工作,从不让领导操心。为了把预算数据力争做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每个工程开工之前,她都仔细认真地根据技术人员审核的施工图纸及工程合同,及时对工程进行成本预计,分析工程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费用等,给领导当好参谋。尤其是今年,工程项目多、施工点多,只要做预算,每张图纸都要看到,白天按图纸计算工程量,晚上再加班加点进行复核,每次回到家看着熟睡的女儿,她都会感到万分的内疚,顾不上照顾家里和孩子。在公公去世时,她只是请了两天的假,没等后事办完又匆匆忙忙赶回单位上班,投入了工作之中;今年四五月份,母亲因病住院,她没有时间回去照看,托父亲和兄弟照顾,直到老人要转到乌市医院去动手术,她不得已才请了三天的假陪母亲去做了手术;朋友劝她悠着点,不要为了工作累坏了身体,她常说:“没办法,既然自己选择了预算这项工作,就要孜孜不倦把工作做到更好,为单位算回来最大的利益,再说预算的工作性质本身就意味着要比常人多付出几倍的劳苦和艰辛才会有好的成果”。
今年以来,根据激烈的竞争状况和基建任务不多的特点,工区在守稳独山子的同时,把工作目标放在了全疆各地,不断开拓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占领了部分市场,辐射疆内的阜康、伊犁、和静、乌苏、富蕴、昌吉等地。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工区主要是针对周边团场工程项目,她带领大家参加投标了28项,总造价达近2亿元,中标工程总造价一亿多万元,这都是她们通过顽强的拼搏,不懈的努力所赢回来的市场。为了得到更多的工程信息,对每一个项目都是主动联系,全力跟踪,业绩推介,经过激烈的竞争中得更多的标的,她和大家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操劳!
为了能给工区多创造效益,她不畏艰难险阻,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敬业精神。今年上半年,为了洽谈工程合同价款之事,她和主要领导连续出差跑了多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签订127团3000多万元的工程合同。面对独山子的一家私人企业,甲方严把经济关,为了签订合同价款又多次与甲方交涉,最后以灵活的头脑巧妙的增加费率,合理的价款签订了暂定价750万元的工程合同,为工程结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更是积极主动的替单位领导分忧,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工区年轻的项目经理多,虽然努力工作肯钻研爱学习,但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经常打电话询问有关经济签证方面的事,她总是对大家耐心细致一条条的讲解,甚至跑到现场进行指导。今年,因工作需要,单位又分配来两个实习大学生,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实践经验,为了及早使他们能够独挡一面,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她一步一步的教,一个一个的带,耐心细致讲如何做好预算的方法与步骤及识图,通过她的耐心和努力,如今,几个年轻人都可以做出简单的预算了。熟悉她的同事朋友都说她工作起来简直是一个拼命的三郎,什么都不顾了.